2025年11月13日
40 歲以上一定要知道!這些早期徵兆要小心青光眼找上門!
現代人長時間使用3C產品、熬夜、壓力大,許多人眼睛不適時會以為只是疲勞,但其實青光眼正是「最容易被忽略的眼病之一」!
就像肝臟是「沉默的器官」,青光眼最大的危險也在於「無聲」,它不像乾眼症會刺痛,也不像白內障那樣明顯模糊,而是悄悄讓視野變窄、光線變暗,等到察覺異狀時,往往已經錯過最佳治療時機,嚴重者可能最終會導致失明。
雖然透過一般的視力檢查難以察覺青光眼的問題,但只要維持良好的生活習慣、定期到眼科進行完整的眼科檢查,就能守住你的清晰的視界喔!
那麼,青光眼究竟是什麼?它又為什麼被稱為「視力的小偷」呢?
今天讓我們來跟大家分享:
什麼是青光眼?
青光眼是一種因眼壓過高或視神經過度敏感而造成視神經逐漸受損的慢性眼病。
當視神經長期受到壓迫或血流不足時,會讓視野逐漸變窄,視力慢慢喪失。
常見的青光眼類型包括:
開放性青光眼:最常見,進展緩慢、初期無明顯症狀。
急性閉鎖性青光眼:眼壓突然升高,可能伴隨劇烈頭痛、噁心或視線模糊。
正常眼壓型青光眼:即使眼壓正常,視神經仍因血流不足而受損。

👨⚕️ 醫師提醒:「青光眼不是只有眼壓高才會發生,視神經健康才是關鍵。」
青光眼的前兆與初期症狀
青光眼早期通常沒有明顯不適,但可以從這些信號察覺:
周邊視野變窄,看東西像透過望遠鏡
眼壓上升、出現脹痛或頭痛
看燈時出現彩虹光圈
夜間視力下降,看暗處困難
眼睛容易疲勞、模糊
若你在開車、上下樓時常覺得「看不到旁邊的人」或「燈光刺眼」,就該及早檢查是否有青光眼風險喔!

青光眼的好發族群
青光眼可發生於任何年齡,但下列族群特別要注意:
有青光眼家族史
40歲以上的中老年族群
高度近視或遠視者
患有糖尿病、高血壓、甲狀腺疾病者
長期使用類固醇藥物(如鼻噴劑、皮膚藥膏)
長期熬夜、壓力大、睡眠品質差的人

青光眼的預防方法
雖然青光眼無法完全預防,但透過良好的生活習慣,可以有效延緩病變與控制眼壓。
▶︎ 日常護眼 5 原則:
1️⃣ 定期眼科檢查:40歲以上每年1次,包含眼壓、視神經、視野測試。
2️⃣ 維持充足睡眠:避免熬夜與過勞,讓眼壓穩定。
3️⃣ 控制慢性病:穩定血壓、血糖與血脂。
4️⃣ 避免NG習慣:長時間低頭滑手機、憋氣用力、泡三溫暖、飲過量咖啡因。
5️⃣ 補充護眼營養素:攝取富含葉黃素、Omega-3與抗氧化物的食物,如菠菜、莧菜、鮭魚、核桃、杏仁......等。

青光眼的篩檢方式
因為青光眼早期幾乎沒有症狀,因此定期接受完整的青光眼篩檢是預防與早期發現的關鍵。完整的檢查流程會依照個人狀況,由醫師規劃下列項目:
眼壓測定:了解眼內壓是否異常升高,是初步篩檢的重要步驟。
角膜厚度測量(中心角膜厚度):角膜厚薄會影響眼壓測量結果,能幫助醫師更精準判斷。
隅角鏡檢查:觀察房水排出通道是否暢通,以判別青光眼類型。
視野檢查:檢測是否出現周邊視野缺損,是判定青光眼進展的核心檢查。
眼底檢查與眼底攝影:觀察視神經盤形狀與變化,紀錄長期追蹤的依據。
OCT光學同調斷層掃描:非侵入式高解析檢查,可精準測量視神經纖維層厚度,偵測早期病變。

👨⚕️ 醫師提醒:
青光眼的可怕,通常在於「太晚發現。」一旦視神經受損就無法恢復,因此早期發現、穩定控制、持續追蹤是守護視力的唯一關鍵。如果你有青光眼家族史或經常頭痛、視野變窄,請別忽視任何細微的不適。儘早安排視力檢查,就能多一份清晰與安心!

📍更多眼睛小知識,歡迎追蹤 陳晟康眼科診所粉絲專頁
📩 或加入官方Line@預約門診時間▶︎ https://lin.ee/4fYRXaT
陳晟康眼科診所和你一起照顧寶貴視力,享受清晰明亮世界!
